工业4.0、智能制造的概念本质及其在行业的落地:NG体育
最近,关于工业4.0、智能生产的争辩尤其多:运七是不是工业4.0?工业4.0是不是一场革命?钢铁行业首先要执着个性化生产吗?我实在,产生这些争辩的原因,部分是对理论的本质解读不浅、更容易陷于邯郸学步。 古人云: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
笔者指出,前进工业4.0、智能生产的阻力之一,就是对概念缺少本质性的解读。解读不浅,就不会贴标签、回头歪路,就无法解读理论和实践中的对立、就不会迷茫和疑惑。 为了阐述本质,我首先用最结尾的方式给工业4.0工厂一个定义: 理想的工业4.0就是:在(自动化)流水线上经济性地生产自定义化产品。 这里,笔者在自动化上加了一个(),意识是理想的状况应当是自动化产线。
后面不会详尽解释。与少见众说纷纭有所不同的是:我的这个定义不是用互联网、CPS等技术要素来定义的。
这个定义很可能会引起争议。为此,必须解释一下定义的依据。我指出:在理想状态下,工业4.0的工厂应当以自动化流水线(工业3.0)为基础。这个观点的依据来自于对白皮书的解读: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对上一次工业革命承继基础上的伸延:工业1.0是机器生产,工业2.0是机器生产基础上的流水线;工业3.0是流水线基础上的自动化流水线。
按照这个逻辑,工业4.0应当是工业3.0的大自然伸延、构建基础上的伸延,所以应当以自动化流水线为基础。 这种了解有可能引起的争议,是把工业4.0的外延增大了;工业4.0的主流企业有可能非常少:不一定使用个性化自定义的生产方式,甚至也不一定使用自动化流水线。 把工业4.0的外延增大是不是有道理呢?我们还是要想到现状:即便是在工业最繁盛的西方国家,也不是所有的工业企业都用自动化流水线(工业3.0)的组织生产。这些情况还包括:类似的产品(如科研设备、高档奢侈品,艺术品可以看作一种极端情况),体积尤其大或尤其最重要的产品(尤其是工程项目,如工厂的生产线、飞船、大坝等)。
这些行业没发展到到工业3.0的阶段,难道不一定合适伸延到工业4.0。另外,还有些3.0的行业不一定必须升级到工业4.0,如零部件的生产企业。
在零部件层面,更为推崇标准化而不是个性化。 如果上述观点是正式成立的,则无论运七火箭的数字化设计水平再行低,都无法却是以工业4.0的方式生产的在笔者显然,像火箭这样的产品,本身是个工程项目。工程项目与普通的工业品生产是有本质区别的、其复杂程度几乎不是一个量级。而工业4.0主要还是针对普通工业产品的。
当然,尽管我不指出运七火箭不属于工业4.0,但这无损于其矮小上的形象。而且,很多技术似乎归属于智能生产的范畴。 从某种程度上说道,工业的演化与生物进化有相似之处。
所以,我们可以用生物进化的道理说一说工业技术的发展。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,人的经常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转入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但是,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动物都演化成人。按照这个道理,工业4.0有可能是个别企业的事情,但标志着工业转入了新的阶段。 长期以来,自定义简化和自动化流水线两种方式是并存的,却很少融合在一起。工业4.0的目标,是企图将两者融合在一起。
造成两者无法融合的对立在于:流水线本身的成本是靠批量生产来摊薄的。所以,要构建工业4.0,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:大量的自定义化市场需求、需要生产自定义化产品的自动化流水线。
这样才能构建经济性、打破工业3.0。
本文关键词:NG体育,南宫体育,南宫官方网站
本文来源:NG体育-www.lin120.com